炮艇作为护航艇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生产流程与常规舰船存在显著差异。炮艇属于舰载机单位,需通过战机生产线完成制造,而非主力舰生产线。生产前需确保已解锁对应蓝图,通常通过研究档案或活动获取。基础型号如CV-M011型重炮艇搭载中型攻击火炮,专为近距离快速打击中小型舰船设计,同时具备防空能力。生产过程中需消耗金属、晶体和重氢资源,时间成本与舰船等级成正比。
炮艇的生产条件受基地设施等级严格限制。初期仅能生产基础护卫舰和小型工程舰,解锁炮艇需先建设战机生产线及配套船坞设备。军事港口容量是另一关键限制因素,每艘炮艇占用特定指挥值,需通过升级通用港口或专用军事港口扩大容量。若港口容量不足,即使拥有蓝图也无法启动生产。主力舰生产线数量直接影响生产效率,更多生产线可同步制造多艘炮艇,但需平衡资源消耗与建造需求。
炮艇的实战价值体现在其特殊定位上。作为针对战机的克制单位,炮艇在舰队编组中承担防空与快速打击双重职责。CV-M011型重炮艇配备的雷火MK2.3-TGC-1155型机载重型火炮,通过小型化改造适配护航艇规格,能有效压制敌方战机群。装甲系统采用AC-10型通用装甲,虽防御性能有限,但配合ENA-90型矢量引擎提供的高机动性,可显著提升战场存活率。这类舰船不适合作为主力输出,但战术价值不可替代。
生产优化策略需注重资源管理与技术研究。优先升级金属炼化工厂和水晶合成工厂至8级,可稳定保障每小时5.7万左右的资源产量。工程舰编组建议携带721载货型运输舰提升采集效率,避免频繁往返导致的效率损失。技术值投入应侧重火炮威力与机动性强化,通过战斗或任务积累经验升级关键模块。战后需及时检查损伤情况,利用预制模组加速维修,避免影响后续生产周期。
基地等级提升,可解锁更高级别的炮艇型号如星云追逐者脉冲炮艇,其试验性蓄能脉冲炮能对中型舰船造成有效伤害。这类舰船需与巡洋舰或航母编组,利用载机平台实现持续作战。单独调动炮艇效率低下,应通过高速护卫舰建立计划圈后增援,利用曲率航行缩短部署时间。维修保障方面,建议预留2-3艘工程舰专门负责战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