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编组的核心在于合理分配指挥值、优化舰船定位以及平衡攻防能力。一支舰队最多可容纳300指挥值的舰船,升级至九级基地后可提升至400指挥值。舰船位置分为前排、中排和后排,敌方会优先攻击前排,因此前排需配置高防御舰船,中后排则侧重输出。舰船定位由蓝图决定,无法手动调整,因此编组前需充分了解各舰船特性。为便于管理,建议为舰队命名,既能快速识别,也能在PVP中起到战术迷惑作用。
前排推荐使用高血量和防御力的舰船,如守护艇或奇美拉级巡洋舰,用于吸收伤害;中排需兼顾攻防,可配置能量输出型舰船弥补火力不足;后排则应选择高输出舰船,如肯特艇或卡利斯托级。针对不同敌方编队,需动态调整配置,例如面对高输出舰队时增加前排防御,面对防御型舰队时强化中后排火力。护航艇编组也需遵循类似原则,前排抗伤,后排输出,中排辅助。
移动速度是舰队编组中容易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的属性。舰队整体速度由最慢的舰船决定,低速会影响战术执行,尤其在多舰队围剿时。战巡和航母虽火力强大,但指挥值占用高且速度较慢,建议通过增援方式加入舰队,避免拖累主力。高速舰队适合执行游击任务,如拆毁敌方前哨或采矿平台,可配置诺玛M470等攻城型舰船搭配FG3000护卫舰,利用速度优势灵活作战。
维修船和防空舰船的实用性需谨慎评估。中后期战斗中,维修船的恢复效果往往难以跟上战斗损耗,且其生存能力较弱,不如替换为输出舰船以快速结束战斗。防空舰船则应根据敌方舰载机数量动态调整,若敌方航母较多,可编入光锥级或载机舰提供防空火力。攻城类舰船可单独编组为高速拆家队,专门针对敌方基础设施,但需注意策略值消耗。
编组完成后需全面检查舰队属性,包括火力、舰船构成和仓储容量等。主力舰队应侧重攻防平衡,输出舰队则追求极致火力,两者配合可实现包夹战术。包夹舰队能无视敌方前排直接攻击中后排,因此输出舰队的速度和火力至关重要。若需增援,优先选择高输出或高机动舰船,避免因增援导致舰队速度大幅下降。实战中还需根据战报不断优化编组,逐步形成适应自身战术风格的舰队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