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格朗日驱逐舰在矿石采集效率提升中主要通过优化舰船配置和采矿策略实现。驱逐舰本身并非专业矿船,但通过合理改装和编组,可显著提升资源采集能力。关键在于利用其高机动性和中型舰船的特性,搭配仓储模块或运输舰弥补载货量不足的问题。同时需注意驱逐舰的武器系统会占用部分指挥值,需平衡战斗与采集功能。
采矿效率的核心在于减少运输时间成本与提升单次采集量。驱逐舰编组时应优先搭载AC721等仓储型舰船,其满级仓储模块可提供22200单位额外容量,大幅降低往返频率。驱逐舰的引擎系统需强化巡航速度,缩短矿点与基地间的移动耗时。若采用采矿平台辅助,需确保平台覆盖范围内矿点等级与驱逐舰采集权限匹配,避免因等级限制导致效率损失。
计划圈的规划直接影响曲率航行利用率。将矿点置于计划圈边缘,使驱逐舰脱离曲率后能以最短常规移动距离抵达矿点。采矿平台覆盖区域需与基地连线对齐,利用曲率加速减少平台内低速移动时间。若使用高级采矿平台,驱逐舰采集的资源可直接交付平台而非基地,进一步消除返程时间消耗,但需注意平台安全等级以防敌对势力破坏。
技术强化方面,驱逐舰的工程无人机系统需优先升级采集速度和仓储容量。通过持续采矿积累技术值,逐步解锁采集加速与仓库扩容节点。中型工程船的采集效率虽低于大型矿船,但驱逐舰可通过多编组并行采集弥补差距。在非战斗时段,可将部分武器模块替换为工程配件以提升采集性能,但需预留足够战力应对突发袭击。
资源分配需遵循金属矿优先原则,驱逐舰编队应集中部署于高密度金属矿区。晶体与重氢矿的采集需根据中期科技需求动态调整,避免过早消耗舰队运力。若矿区存在敌对干扰,可采取FG300级高速舰艇骚扰战术牵制敌方守矿舰队,为驱逐舰创造安全采集窗口。长期来看,逐步替换为专业大型矿船仍是效率终极解决方案。